街头巷尾早铺上了厚厚一堆爆竹纸,孩子们成群在空地上或走踢毽子,或抖空竹,或只是捡些哑火的炮仗,几个拢在一起,点个火星哔哔叭叭的响玩。
相府里大大小小的聚起赌局吃酒斗牌,文雅些便赶围棋作耍,四角吆五喝六的不止。
尚乙从不玩这些,相谆自然也无感,但正月里其实无甚要紧事可做,左不过元宵佳节需要筹划一二罢了。白氏一离开,两人便只看书取乐,一时一卷读了大半,又摆上棋盘来。
午膳照常摆在厅堂,待白氏端坐了,便迅速有序地摆上道道甘美菜肴。
寂然饭毕,白氏开口道“尚丫头先去吧,谆儿留下再说说话。你们也散了,再听传唤。”
众人称是。
相谆估摸尚乙走远了,淡淡道“母亲有何交待。”
“谆儿,以前你以仕途为重,我理解、也支持。可既到了这个年纪,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难道你却不懂?”
“我并非刻意忽视。”
“那就是没用心!”白氏盛气凌人,“以前你哪里会这样。自己的事不花心思,还等别人替你操心吗。”
“母亲受累。”
“什么受累不受累的。我就希望看着你成家立业幸幸福福的,哪知你不懂我的心!”
相谆不言语,明白母亲仍有下文。
“只是纳妾,并非叫你明媒正娶,费得了几分功夫?往后有了意中人,只要身世清白,懂事些,哪里就不准你娶了?”
“从前你就性子沉闷,但见了人好歹还有个好脸色……”
“母亲。”相谆起身颤声道,“难不成你看不见现在的我吗?”
白氏惊愕。
“为何凡事都牵扯从前?现在说的话做的事难道都不算数?”相谆平复情绪,道,“但凡人有思考能力,走一步就有一步的活法,母亲何苦长久将自己所谓好坏观念强加于我?”
“何况此事,放在他辈看来,自然乐得顺从,我却不屑不愿。母亲因此恼怒虽是常情,但既为我考虑,何以不愿就人论事?”
“我已说过,无论妻妾,但凡一厢情愿,便一概不论。”
“好!好!真是我的好儿子!”白氏拍案而起,手直指着相谆说不出话,半晌泪流,只朝他一摆手。
相谆屈膝空首,再拜离去。
虽说正月以年为重,麻烦事却不等人,相谆余下半天都忙于接洽邻郡来使,商讨赈灾物资援助的问题,倒也无暇顾及情绪。
夜色颤颤巍巍地吞噬了天边最后一丝橘色光亮。
袁士诚向守门二侍一点头,接过小丫鬟手里的食盒,叩门进了书房。
“二爷。”
相谆搁笔,端茶欲饮时觉出茶水已凉了。
“二爷先用些饭吧。”
相谆略一摇头。
“那我给二爷换热茶来?”
“有劳了。”
相谆重新润笔入墨,提笔在篇幅过半的宣纸上续写下去。
尚乙抓着纸笔跑到书房前时,便被相谆的近侍一左一右直接拦了下来。
“有劳二位通报一声,只说尚乙来了。”
“大人吩咐,不准闲人打扰,请回。”左侍面无表情道。
右侍收回手,朝尚乙笑道“大人不喜欢在书房时被打扰,姑娘还是请回吧。”
尚乙挠头,道了谢慢悠悠往回走。
袁士诚一出门便见小姑娘,忙一赶上问好,问道“尚姑娘,可是来找大人的?”
“是。”尚乙期待地瞧着他。
“随我来,大人确在书房。”
相谆不一时又听见开门声,多少有些不耐,抬头却见袁士诚领着乖乖巧巧的尚乙进来了,面上表情一换,和蔼可亲道“你怎么来了。”
“我想给在梓县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