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中层干部调整方案(2 / 4)

明上了个洗手间,进到包厢,看到另两桌坐满了十三人,满满当当,只有刘积仁所在的主桌还空着三个座位。正踌躇间,吴帆青招呼他到主桌坐下。陆自明不再纠结,大方地落座到主桌空位上。刘积仁正在和旁边团委工作人员闲聊着,他看到刘积仁的茶杯里没多少水了,立即起身拿着茶壶,走上前去给刘积仁添茶。加好水,刘积仁用食指在桌面轻轻敲了几下,看看他,满脸微笑,问道:“小陆,你知道为什么你加水我敲手指头啊?”

陆自明被他问得答不上来,其他人也都是一脸愕然,这不是一般人的习惯性动作吗。刘积仁笑道:“这个是江南的习俗,里面有一个传说故事的。”大家静听他讲故事,刘积仁微笑着说道:“传说当年康熙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贴身侍卫是魏东亭。两人坐下喝茶,康熙皇帝起身给魏东亭添茶倒水,因为是微服私访,不能暴露身份,魏东亭不敢磕头谢恩,只能用手指头敲击桌面,代表叩谢圣恩。于是这个习俗就在江南一带流传下来,成为表示客气、表示感谢的涵义了。”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陆自明说道:“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大的学问!”

大家也都恍然大悟,对刘积仁的博学广识佩服不已。陆自明给大家加了一圈水,到位置上坐下。

午饭后,又参观了南湖革命纪念馆,里面珍藏有大量名人的图片、手迹、影像、实物,还有丰富的历史文献和历史资料。一件件珍贵的史料,一桩桩真切的史实,带给陆自明极大的心灵震撼,他对这个伟大的组织、伟大的党有了重新的思考和认识。

在返程的车上,刘积仁饶有兴致地问大家:“刚刚导游介绍,参加党的一大代表一共有十三人。你们大家谁知道,这十三人里面最后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有几个?”全车无人应答。陆自明读过叶永烈《红色的起点》,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胸有成竹地答道:“应该是两人,一位是毛泽东,一位是董必武。”

“嗯,对的。”刘积仁扭过头,赞赏地望着坐在后面的陆自明,说道:“十三人从共同的起点出发,最后的结局却大不相同。不能不令人叹息!所以说努力很重要,但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而这一切的基础是信念,信念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信念不坚定,无论选择什么道路,都是走不远的!”

大家听完都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刚才简单的几句话,在陆自明心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刘总说的实在太好了。自己很多的烦恼,还是源于信念不坚定。只要信念不动摇,换几个岗位又能算什么呢?终会走到光明的未来!他在心中立下志向,一定要紧跟刘总,有朝一日成为像他那样优秀的人!

七月份党委会的主要议题是确定中层干部的调整方案。大家各抒己见,会议开得十分激烈。这已经是第四次讨论这个议题,刘积仁打算在这次会议上把人事问题确定掉,不再久拖不决。方案定下来,才可以尽早完成好人事布局。因此,这次党委会专题讨论方案的问题。争论的焦点是提拔中层副职的工龄问题,按照集团以往的文件规定,一般要工作满三年。这个事,刘积仁提过两次,认为规定不合理。郑义平专门请教了市建委的政治部孙云龙主任,得到的答复是按照中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县处级干部的选拔原则上要在下一级岗位上干满三年。对科级干部及以下没有这个刚性要求。郑义平在党委会上把这个情况跟大家通了气。刘积仁说道:“既然上级没有这个硬性要求,那么工作满一年也是可以的,毕竟只是股级干部么。我们一天到晚在说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还专门搞大讨论,遇到实际问题还是习惯照搬以往的条文!我想,不能那么教条,不能那么僵化,还是要打破一些条条框框。以往怎样现在就怎样,如果是这样就没有改革的必要了嘛。”见刘积仁动了意气,大家都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