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二百三十二(2 / 2)

东省百姓来年的赋税。

说起这御稻米,还是康熙在康熙二十年六月下旬,康熙帝在丰泽园的田间行走时,发现了一颗特别高大的谷穗,不仅长得高,而且谷粒已经成熟。

于是他把这颗特殊谷穗的种子藏起来,第二年再种植,以检验这株特殊的水稻是否仍能早熟。

康熙二十一年六月,这颗谷穗又结满了谷粒,且比其他谷穗早熟3个月。康熙大喜。

康熙本欲在明年的时候,康熙开始在避暑山庄进行御稻米种植试验的,若是避暑山庄的御稻米能够培育成功,那么康熙就准备在南方推广种植这御稻米,看这早熟的御稻米能不能在南方种植两季。

现在既然胤禛提出来了,希望能够将御稻米赐给山东省得百姓种植。康熙自是同意的。

这御稻米早熟,待明年山东省的百姓种了这御稻米以后,也能早些收获粮食,不再需要朝廷的救济。

待细细看完了胤禛的整个折子以后,康熙便提笔开始回复胤禛的折子。

回复的内容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康熙同意了胤禛的提议,会派胤禟择日就出发,带着赐给山东百姓的两石御稻米种子,让胤禛自己看着给百姓分发。

其次是,康熙同意了胤禛的另一项提议,答应免除山东省的百姓第二年的赋税。让山东的百姓不至于为了赋税而无法果腹。

最后是,康熙让胤禛若是山东的旱灾有所缓解便将御稻米分发下去以后,便择日回京。

当然折子中也写明了,这旱灾缓解的标志为,山东省在此期间能够在下三次大一点的雨,至少让田里、井里能够蓄起水、河里的水能够涨上来一些。

康熙回复完胤禛的折子以后,将上面的墨迹吹干,合拢以后,递给了一旁的梁九功道:“梁九功,赶紧派人给雍郡王送去。”

梁九功赶忙应声道:“嗻。奴才这就去。”

梁九功正要出去,康熙又叫住了他,道:“等等,送出去以后,派人去将九阿哥叫来。”

梁九功连忙道:“嗻。”

梁九功出了乾清宫,就赶忙派人将折子送去了雍郡王府交给了高无庸,让高无庸赶紧派人去山东交给胤禛。

又派了另一个小太监去寻胤禟来乾清宫面圣。

穿越清朝成为胤禛嫡福晋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