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家里,苏母就忍不住感叹,“幸亏你们今天出去不在家,不然今天这事儿咱家还真不好办。” “对了,你们是怎么想到提前离开家的?” 苏父难得的有些尴尬,摸摸鼻子没说话。 还是苏二郎哈哈大笑两声,揭开了父亲的老底儿。 “爹说也想去看看,就带着我们出去了。在半路上,听到大家说杨临那小子往咱家来了,爹觉得不对劲,赶紧就带着我们去村外小树林了。” 苏母左右看了看苏父,仿佛第一次认识他。 半天,她说:“没看出来,你也喜欢八卦那。我还当每次我跟你说的时候你不说话,是不喜欢呢?” 苏父老脸一红,破罐子破摔,“我那不是也没打断你吗?” 苏母:“......” 苏二郎:“好了好了,有点爱好也是正常,不是啥大事!特别是这爱好今天还救了咱家!” 苏研深以为是的点头。 苏父老脸更红了。 苏研何安又等了一会儿,确定不会半路撞见杨临,才出发回县里。 过了两天,杨家被偷的消息就在县城里传开了。 也许是过年大家来回走亲戚,人员流动性更大些,消息也传的更快。 反正等苏研知道的时候,这事儿已经被大家交口相谈。 衙门也派人去找过,去瑶姐原来待的地方,去县里她原来租住的地方,但都没找到人。 想想也知道,拿了钱,肯定不会待在原处了。 但是如果跨县,还真不好处理。 更别说压根不知道她去了哪里,是不是偷换了户籍。 追回的难度很大,直到过了元宵,到了一月底,还是没有实质性的消息。 这时候参加考试的学子们陆陆续续已经到了县城。 这些人狠狠的拉动了一波儿县里的消费。 苏研的超市还算是小头,那些客栈租房的才算是赚的盆满钵满。 苏研也难得的在县里感受到了一把文化氛围。 怎么说呢,还挺好。 整个县城就像一个大型的大学一样,到处是人们讨论县试的声音。 酒楼路上甚至是路边的小饭馆。 赵婉的书铺也因此迎来了一波大火,连苏研的书都迎来了又一波热卖。 苏研最近都很高兴,经常在外面吃个饭,听听大家说什么。 感受一下古代文化人的气氛。 这天她吃完饭去超市的路上,路过一个巷子,看到几个人抬着一顶小轿子。 她还挺少见这东西的,走远了还忍不住回头看了看。 然后越看越不对,因为轿子后面前面还跟着几个大汉,旁边还跟着个穿的很喜庆,拿着红手绢的女人。 看了一会儿,苏研突然反应过来。 “不会是谁家纳妾吧?” 苏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