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
小两口的甜蜜之旅,瞬间就成了老年旅游团……
事情是这样的,二月初三,经过胡发彻夜的解释与保证,银子终于再次松口跟他一起去陇山了。
毕竟都没出过远门,思来想去,胡发还是决定要找四处游历过的胡二伯借点儿经验。
真好,碰上明宣礼来送买羊的钱。
掌柜的山青说了,酒楼也不是胡达一个人的,出钱那就得东家各出一部分。
胡达和文师傅都没钱了,那钱就得明宣礼拿了。况且,他也是有事要跟老胡家提前打个招呼的。
老皇帝又要来了!还指明了,要在老胡家蹭饭!!
胡二伯一听,当即就表示,还画什么路线图啊,他亲自带路!
老田忽然想起,陇山特有几种药材也不多了,得过去采上一些。
文师傅担心胡发没经验,挑错了羊白花钱,要一起去把关!
葫芦精看完热闹回去跟家里人一学,几个人一商量,都没去过,就顺便转转吧。
这么一来,小五的四个老师都要出门,他岂不是可以放假了?
结果还没等他开心完一刻钟,就接到通知,因为山青走不开,仨老头儿一致决定让小五跟着一起去。
美其名曰,不能耽误功课!
吃过送行的饺子,一行人先往镇上去,第一站,先买个马车。老牛太老了,拉车已经很吃力了,胡老汉都舍不得使唤了。每天就陪着他的老伙计,吃吃草,溜达溜达享受晚年了。
地里,就让已经可以独立工作的小牛去开垦吧。一百多亩地,就一只小牛那肯定不够,但是家里养不下,就暂时没有再买。
墨宝的马车不算大,五六个人着实有点挤的慌了,所以,出门之前,还得先买个车。
等到做中午饭的时候,文小点的那本就不多的离别的愁思,顿时就消散了。
这人少了做饭就是方便哈。虽然有几个能吃的,但少了好几个更能吃的。而且文师傅不在,文小点做饭都没什么压力,反正不管好吃难吃,家里人总会捧场。
又是一年清明到,毛毛雨淅淅沥沥的下了好几日,贵重的春雨,每到这个时节,总是慷慨的很。
三爷爷、四爷爷又带着人几家子老小,呼呼啦啦上山去了。刚到没几日,正闲得无聊的老皇帝,非要拉着老馒头跟着老胡家去祭祖。
明宣礼不在,胡老汉拦不住,也不敢拦得太过,一边儿劝一边儿往外走。老皇帝嘴里说着没事没事,就跟着走出去了。
三爷爷看看老皇帝,看看本家侄子。不是,这么大年纪了,还有谱没谱啊,人家祭祖你跟着算怎么回事啊。
不光是三爷爷,其他人也都是这么想的呀。心想这老头儿也太没有眼力见儿了吧,没见过是咋的。
老馒头也觉得不合适,拉着老皇帝的衣角,小声劝他回去。要是换做别的事儿,跟着也就跟着了,这是祭祖呢,跟着着实不合适啊。
“我这不是没见过吗,想跟着去看看,普……别人家祭祖跟咱家有什么不一样的。”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皇帝说啥都不想回去,你瞅这话说的,气人不。
四爷爷见领头儿的三爷爷一直不吱声,实在是没忍住,张嘴就怼回去了。
“还有啥不一样,祖宗不一样!我家祖坟里可没埋着你家祖宗。你有这时间,回去看看自家祖宗多好。”
四爷爷怼完,四周安静了一瞬,四爷爷背着手皱着眉就领头往山里走,是一点儿不给面子!
三爷爷朝老皇帝点点头,跟上去了,胡老汉叮嘱老馒头看好人,赶紧跟上去了。
“都说了不合适,您怎么还要跟着。您看,让人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