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王懿琴书扉好奇 乔云飞竟遇知音(2 / 5)

笑,一向优雅的王懿琴不由的红了脸:有什么办法,谁叫自己好奇心重,顺藤摸瓜本领这么差?

书借回家,她打开书籍,心里还是很愉快。唯一的安慰:能看到前读者内行的观点,是醍醐灌顶的事。

王懿琴倒杯清茶,斜倚在床头上。很用心的研究起《卖油郎独占花魁》这篇名着,专心阅读前读者带注和划线的内容。不知为啥,感觉书里边,标注人的思维、看法,行文风格、人物形象,景物描写都很熟悉,正是自己所想和准备做点文字的地方。

王懿琴心里不由的泛起寻思,细细一想,打开电脑。凭着记忆,在一个不出名的网络平台,王懿琴找了《花魁的变异》这篇传奇故事,感到几个关键环节,很有《卖油郎独占花魁》的韵味。

写作的人,到了一定程度,自己想提高水平是很难的。最大捷径是能有志同道合的文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她便尝试着,在评论区点了赞。怕作者不予理睬,她直言不讳的说这篇作品,有很多《卖油郎独占花魁》基因。

网络平台是很奇怪的存在。很多人对骂和鞭笞很感兴趣,那样会增加点击流量,直接的收获是财源滚滚。不能流芳万世,遗臭千年也是快速出名的常用路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没出所料,留心在意的王懿琴很快收到回复,承认《杭州湾的爱情》,有临摹《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成分。有趣的是,那人很热情、直爽。赞赏她的慧眼,感知到她的水平。寄语知音难觅,希望能经常沟通阅读写作体会。

水到渠成,再稍微寒暄后,俩人互加了微信。

从此聊天,交流就频繁多了。在谈阅读写作体会时,很自然的对各自的情况,互相进行了解密。

对方是企退干部,名叫乔云飞,现状是鳏寡孤独。在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的时候,还不想虚度。按他的说法:最喜欢的诗句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我当年特别向往李白,睥睨八极的神采!人生一世,要能做到雁过留声,人过有影!

对方豪气的说。

对方继续说下去:李白热血喷涌的豪情壮志,出类拔萃的才华,难以泯灭的理想,不屈奋发的生命历程,是 无垠夜空中熠熠生辉的明星!一直让他神往。

听到这里,王懿琴便有了想法:山青青水碧碧。人生难觅一知己。便将那个从来没有谋面的男人,因为知趣相同,有心关注起来。

春心移动,她毕竟是个感情纯净的妇人。王懿琴转脸想,世上人千千万,知心者有几人?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大多是见面打招呼,或者是黄鼠狼惦记鸡笼的家伙。平庸无聊的很!

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又具备出尘离世情节的人,往往珍惜兴志趣相同看法相近的人。要不,俞伯牙就不会摔琴酬知己,那是峣峣高山,涓涓流水的交情!

就是这样,王懿琴离婚以后的内心感情,就有了鸥鹭,鸥鹭!惊动一池涟漪的变化。

王懿琴只要动了心思,凭她在体制内的人缘和能量,要想找到在书扉上写注,划重点的人,不难!乔云飞这个名字,很快进入她的视野。

再看了乔云飞在网上发表的五百多篇诗词、散杂文、小说、评论。咫尺天涯,未见其人,就能感到这个年过花甲的男人,仍然奔腾着一腔热血。这!是个不想虚度今生,又有才情的汉子。

了解的多了,王懿琴心里好生羡慕: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便想见面交流。

第一次见面约在茶社。

王懿琴饮着清茶,心不在焉的扫描着楼梯口。直到一位白发苍苍,虬髯挂霜,不修边幅的老人,和她打招呼才惊醒过来。眼前分明是和三毛相见的王洛宾,哪里是网络文章作者照片。

傲然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