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的就是六孙子了。
六孙子也很争气,如今已经是一名道士了。虽然他这个道士,是借助外力,未来很难继续进步的那种道士,但道士在整个老刘家,都已经是第一流的了。
未来,刘老汉要是老死了,说不定老刘家的家主,就不是刘老汉的儿子、女儿了,而是直接由孙子、孙女中的某人担任。
孙子孙女里面资质最好的,是小孙子,小孙子百家八十年才出生,小孙子在老刘家的眼里,是真正的天才。
小孙子三岁上学前班,五岁上初级学宫,十二岁那年顺利突破,成为方士,二十岁那年,成了术士,去年的时候,顺利从高级学宫毕业,成了一名道士。
未来,只要不夭折,羽士有望!
看完了孙子孙女,刘老汉就看向了更远处的重孙子、重孙女等老刘家第四代。
最后,刘老汉看向了怀里的老刘家第五代孙女,这个孙女今年才四岁,但是体内血脉返祖,只需慢慢成年,就能成为道士,未来成为卿相、羽士,根本不难。
看着庭院里从近到远这好几百号人,刘老汉只觉得此生足以!
“我刘老汉竟然能有今天,这在当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场景。”
“想当年,我刘老汉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甲士,吃着老君主的饭,给老君主卖命。”
“当时灭道令传来的时候,我还有同僚们第一反应就是和巢国拼了。那个时候,我们没想过能胜利,当时心里的想法就是哪怕是死,也要咬他们一口,让他们疼一下!”
上了年纪,刘老汉又一次开始回忆历史了。
像刘老汉这种百家元年之前的盐城老兵,那都是有特殊待遇的,逢年过节的时候,本地县令都会上门拜访,看看生活怎么样,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的。
也正是因此,哪怕刘老汉实力不足,但整个老刘家,依然是刘老汉说了算。这不仅仅是因为子孙们都很孝顺,而是因为刘老汉手里的人脉远超子孙。
不说别的,灭道令刚发布的时候,姜华前往军营,刘老汉就是当时看门的士兵。
姜华就认得刘老汉!
当年的那一批老兵,每一个人,姜华都起码知道他们的名字,见了面也能认出来。
像这样的老兵,真要是豁出去了,跑到盐城祖地跑到姜华他爹姜岩的坟前去哭坟……
其实,刘老汉在老兵之中,还算是低调的。唯一帮助子孙的就是教育方面,每当子孙上学的时候,他都会出面找当年的老朋友帮忙,尽量找一个好的老师,给孩子们弄一个好班。
其他方面,倒是很少帮助子孙后代。
但也正是这种风气,反而使得他的子孙后代发展的还算可以。虽然谈不上很好,但也不算差了。
回忆完了历史,刘老汉这才回到现实,看向了庭院之内的子孙们:“老刘家能有今天,你们能有今天的生活,这其中九成九都是主君的功劳,你们自己的努力,你们自己的奋斗,充其量只有百分之一的功劳!”
“老夫知道,伱们肯定觉得老夫又在鬼扯。”
“百家元年的时候,野人那都是随便杀的。那个时候,贵族们兴趣来了就杀个野人,心情不高兴了,也能杀个野人。那个时候的野人,就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野人们难道不努力吗?野人们难道不奋斗吗?可大多数的野人,最终都只是贵族的奴隶。”
“而如今,你们生下来就能免费享受十年初级学宫的教育。”
“你们每个人,从毕业的那天起,只要没有成为方士,就可以免费申请一颗筑基丹,好帮助自己成为方士。”
“成为方士之后,哪怕你们什么都不做,也能享受每月最低一万钱的生活补助。有了这笔钱,足以让你们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