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创和守成本就是同样重要的事情。”
听到这里,萧何连连摇头:“不不不,起兄你高看我了,我就是一个县丞,之所以我一直没有去做更高的官儿,主要是因为失去了这一身实力,县丞就是我的极限了。”
“过度的谦虚,就是傲慢了。”
“实际上一县之地就能治天下!”
“那些大贵族们,那些太守们,又有几个能力能和何兄你比?”
“这世上大多数的太守,不过是出身高贵,命好!”
“大多数的太守,都是大贵族出身,极少数太守,是小贵族出身。没有出身,野人或者庶民出身的太守,整个天下加在一起,也就是双手之数。”
“沛县大治,靠的全是何兄你的本事。”
“治理一郡,并不是治理一县难上多少。”
“身居高位者,大多数能力也就那样。我在曲阜见多了,一个个人模狗样的……”
听到这里,萧何就觉得这位刚认识不久的好友,个人实力没的说,个人智慧也没得说,无论是练兵还是治政,嘴上说起来那都是一套一套的,不管实际效果如何,起码听着就很有道理。
只不过,这位吴起兄弟有一点不好,那就是一提到贵族就容易激动。
不过,想一想吴起这么多年的经历,萧何也能理解。
首先,这位吴起兄弟幼年之时家里虽然颇有家资,但本质上是贵族的白手套,大多数家资都是替贵族们攒着的、存着的,这样出身的家庭,没长歪就算是好的。
后来,吴起离开家乡的时候,更是曾经发下誓言:不成卿相,绝不回家。
到了曲阜之后读了十年书,学了十年的本事,可是曲阜那种地方,贵族横行。
倒不是说贵族的能力都不行,而是大多数贵族的眼里只有贵族,贵族以外的不算人,只能算工具,顶天了是个工具人。
当今的世道就是这样!
再加上如今的吴起,也就才二十六岁,也没有妻子儿女,单身汉一个,性子有些偏激也能理解。
萧何就不一样了,他今年都一百多岁了,不过,考虑到萧何的修为,一百多岁正处于非常年轻的状态。
这一百多年来,各种各样的事情,萧何见识的太多了,久而久之,经验就丰富了,心情也就更容易保持平和。
萧何不说话,吴起自己一个人说着说着也就没意思了,转而开始喝米酒,这些米酒都是本地村子自己酿造的,有些浑浊,口味也不是很好,不过吴起也不嫌弃,一碗一碗的喝着。
忽然,就见到村长拿着两本书走了过来:“两位大贤,这是今天太守府刚出的新书,乃是太守亲自作序,我觉得你们可能会喜欢,所以就直接买了两本……”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诵读了两遍期刊的名字,吴起就迫不及待的翻开了书,开始查看序言,这一看就移不开眼睛了……
“好!好!好!”
“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出身,无论实力,皆可发表文章,我也要写文章!”
听着吴起的欢呼声,萧何则是着重研究大同之世的五个阶段。
“这第一个阶段,其实就是荣誉国人的庶子,实权国人的后裔,他们的叔叔伯伯们可能就是某位国人,他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可能就是某位士人。他们本身,可能就是国人的侄子、侄女……”
荣誉国人,也就才一千亩地,这一千亩地还要养扈从,哪里有那么多钱供所有的儿子女儿学习超凡本领?
“这些庶民们,虽然也很辛苦,但是靠着自幼学会的一门手艺,足以在县城立足,全家都能过上吃饱饭的日子。”
“那这第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