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这个说法挺可爱啊!(2 / 3)

路痴导游 花盛开 201 字 2022-10-09

的神仙,请从天上下凡来,今天是祥和的日子,主管灵兽的神仙,请从天上下凡来。”

专家们点点头,果然到处都是神!

“阿米玛神,就是山神,阿若玛神,就是龙神,还有猎神、火神、刀神等等各路神仙都要请下来。

所以上刀山不是简单的杂技或体育娱乐活动,而是起源于一种祭祀习俗。他们用这种高难度的活动来取悦神,让神保佑他们一切顺利。”

在树下祭完,祭司又把贡品端到澡堂上方,祭司又唱起来。跟着他的几个人则像跳大神一样跳起一种古老怪异的舞蹈,极具神秘气氛。

“这又是什么?”

“《龙神调》,歌词大意是:天神、地神、山神、水神、树神啊!我们把养了三年的大猪献给您,我们把喂了三年的大公鸡献给您。

祈求您保佑成千上万的同胞们,健康快乐无灾无难。您要饱饱的吃啊!您要饱饱的喝啊!这一段其实是为晚上下火海准备的。

上刀山下火海是连在一起举办的。祭山神为主体,是保佑上刀山的勇士不受伤。祭水神也就是龙神为主,保佑下火海的勇士不受伤。”

“噢。”专家们点点头,大开眼界。

“因为澡堂,傈僳族就称为龙潭嘛。所以他们会往这个方向来祭祀祷告。”

仪式还挺复杂挺长的,何欢就继续跟他们讲解:“很多人都认为上刀山来源于纪念明朝三征麓川的汉族将军王骥。

说是王将军带领傈僳族同胞打败了麓川军。不对哈,没打败,这个是另外一回事了,以后到德宏再说。”

专家们笑起来,既然小白龙提了,必须找个时间抓住他让他讲完。

“这个说法在腾冲一带尤其流行。王骥三征麓川,正是以腾冲为根据地。而腾冲,那个时候大部分已经是汉人。

不过可能确实因为傈僳族擅弓弩,发无虚失,也更加适应高山环境和气候,明军从丽江一带征了很多傈僳和纳西人来打仗。

后来就在腾冲建了一个三崇庙,中间供奉的就是王骥,两边供奉的就是他的女儿和儿子。这个时候,王骥还仅仅只是汉族的崇拜对象。

但确实有一些傈僳士兵留在了当地戍守边关,还有后来不断从泸水一带迁移到相邻的腾冲和保山的傈僳族。

当时汉人地位更高,有些傈僳士兵就说自己是南京人,因为云州很多地方的汉族移民都是南京迁来的。

然后傈僳族的上刀山下火海这种仪式就与汉族祭祀王骥的活动联系起来了,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因为他们上刀山下火海嘛,这一般人整不了。

就慢慢变成了傈僳族独特的一个仪式,并且全程由傈僳语完成。除了祭祀阶段,腾冲还挂一个汉族将军像,汉文化在其中反而退化了。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

至于怎么发展到全国各地的傈僳族都说是为了纪念王骥呢?那是因为解放后,这个活动消失了一段时间。嗯……具体原因,你们知道的嘛。”

大家笑着点头,年纪大点的专家有的还经过那个年代,都知道。

“然后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就有民族文化保护人士去反应,要恢复刀杆节,开始民委不同意,说你们这个活动,祭祀……嗯,咱们不是很提倡,新时代,要有先进的科学的思想。”

专家们笑起来。

“民族文化保护者,不能像驴一样犟!这是保护不了你想保护的东西的!他们反应很快,说我们纪念的是王骥啊!王将军为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傈僳同胞怀念他!我们不是祭祀,是纪念保护国土的王将军!是缅怀戍守边关的英灵!是传承我们傈僳族和汉族的友谊啊!

上面想,你们这个说法倒挺可爱啊!”

“哈哈哈……”

领导们无语,小白龙还是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