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的那部分就可以了。
没有煮骨,有些遗憾。否则,还应该可以看出,是什么武器造成的那些伤痕。也可以探查出对方下手时的顺序,以及那人受折磨时的时长。
对了,这么容易就能验明白的尸体,为什么要叫自己来?
是了,之前司寇继昭有说过,他看了卷宗,准备在聚城找仵作。
从那卷宗的字面意思看,的确是要剖验,没有仵作肯来,也是情理之中。
水银吹了吹汤水表面。这大骨头汤炖得不错,白白稠稠的,很香。
“我没想对你隐瞒什么,这人是家妹的暗卫,我父亲安排在她身边的。
家妹在年初时,令他回趟乐城祖宅,拿点东西,可他再没回去。
因为要他办的事情,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想着若其身死,当地有司衙门发现的话,一定会上报。
便嘱咐我,注意查阅卷宗。
我在乐城的卷宗里没有发现,却在定城送上来的卷宗里发现了。
事关家姐,又只是名暗卫,我便没有张扬。辛苦你了。”看着她碗里的汤,没有食欲的司寇继昭,挪开视线,盯着地面,沉声说道。
水银不置可否地“嗯”了声,不再说话,脑中在思索。
那人被杀后,在乐城的某个比较潮湿、高温的地方掩埋过。几个月后,再被起出来移到定城?
不对,这说不通。如果距离那么远的话,尸体运送过程中,应该都散架了。
只能是在定城某地被掩埋过,几个月后再起出来换个地方。可是,为什么呢?
定城的卷宗上写着:其面容平和。
说明此人死时就被发现了,然后被判定为病死,埋了。
那死时的地点在定城。
现在起出来的地方也在定城。
中途为什么要挖出来换个地方?
一个暗卫,对于一品军侯府出身的嫡大小姐来说,有什么必要特意关注?
这种人在他们那些人的眼里,没了不就是换一个的事情吗?
不得而知。
“等回去聚城后,随我去见趟家妹吧?由你亲自告诉她案情的真相,她会容易接受一些。”司寇继昭说道。
听说不仅婆媳难相处,姑嫂也很难有处得好的。
自己以这个为借口,带她去见见妹妹。
让妹妹了解,这姑娘是多么辛苦地在帮自己破解案情、查到真相,妹妹会因此对她有好感吧?
然而,他不清楚水银在想的是,这案子恐怕有意思了。
百姓们最爱什么?闲谈。闲下来谈谁呢?高门大户以及皇亲国戚。
那些人的府上,总会有零零碎碎的消息流出,百姓们对此,十分乐于闲坐阔谈。
关于司寇继昭的妹妹嫁入的安王府,水银是有听到些消息的。
最初的安王,收受贿赂、卖官鬻爵,被罚看守皇陵,十数天后,死在了那里。
安王妃正值生产,突闻噩耗,产下一子后,血崩而亡。
慧帝遣散了安王府,将孩子接到宫中,取名南宫韬,抚养长大,至成年后,封其为安王,赐还安王府。
南宫韬比南宫宇小一个月,故而,为慧帝的四皇孙。自小体弱,为人谦和有礼,因其喜爱钻研巧技,就被慧帝安排在匠司任职。
司寇继茹,嫁南宫韬为正妃,育有一子。南宫昱麒。现在,一岁不到。
而南宫韬的侧妃之一,就是定城知府的嫡女。
想到这些,水银的脑筋急转。
是那暗卫在定城发现了什么吗?安王杀人灭口?自家王妃的暗卫,有必要吗?
再说了,就算要杀人灭口,怎么还会让尸体被发现?这山丘平原的,哪儿不能埋人?一个没有身份、不见光明的暗卫,无声无息地消失,多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