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元年,天皇李治病逝于妻子最喜爱的东都,享年五十六岁。
除却稍晚颁布的遗诏以外,便是改元诏书,讲述了自己继位三十四年来的一些遗憾,希望内外百官能够体会道家真意,崇尚节俭质朴——
凭大道而开元,共普天而更始。
同时,大赦天下。
李治很重视这道诏书,想要亲自登上宫门宣读,奈何身体太过虚弱,只能将一些百姓请到宫内,命近臣代替自己宣读。
“民庶喜否?”
“百姓蒙赦,无不感悦!”
“苍生虽喜,我命危笃。天地神祇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憾!”
是夜,驾崩于贞观殿。
《大帝遗诏》为:“皇太子贤……早着天人之范,夙表皇帝之器。凡百王公卿左,各竭乃诚,敬保元子,克隆大业。光我七百之基,副斯亿兆之愿。
既终之后,七日便殡。天下至大,宗社至重,执契承桃,不可暂旷。皇太子可于枢前即皇帝位。”
太子李贤依遗诏在六日即位于柩前,第七天——十二月十一日——正式受册位为帝。
大唐高祖和太宗两位先帝,死前都遗命继位者在柩前即位、并皆以“军国大事,不得停阙;寻常闲务,任之有司”为言,表示大事处分事关君权,必由已成年的嗣皇帝来亲自处理,不可旁落他人之手。
对于天后,若朝廷遇到无法决断的军国要事,才可凭太后身份兼决大事,若是外廷可以解决,太后就无法插手。
显然,经过六七年历练的李贤不需要后宫干政,他羽翼已丰,且名正言顺,于国于民皆有功绩。
没人知晓太史令孟九如何时消失。
反正,随着他离开没几日,过去不断散播箴言的明崇俨在府中暴毙而亡,太子心头大患被除。
再之后,各地陆续出现神仙怀抱玄猫显灵的传言,不断有真人观立下。
而李贤继承大统以后,第一道旨意就是召见茅山真人,加封护国二字。
可惜,自始自终都没有人应诏,派往茅山的特使如愿踏入其中,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
久而久之,飞升天界之言逐渐被朝野上下所认可,只能命令各州扩建真人观,并时时献上贡品。
只不过,真人观内的神像旁,必须供奉一名妙龄女子,两人并肩而立。
……
又一年上元佳节。
最受太后与今上宠爱的太平公主上奏:“先帝许妾舍家,今仍叨主第,食租赋,诚愿去公主号,罢邑司,归之王府。”
这么喜庆的日子,身为妹妹却说这话,皇帝会怎么想?
“不准。”
早就步入中年的李贤言简意赅,心中很是无奈,他已经如此纵容幺妹了,很早就命令大唐境内所有真人观必须立两尊像,致使民间千万百姓均认为神像为夫妻。
不过,太平并没有退却,似乎想在今日把事情定下来,掷地有声道:
“妾,太宗之孙,高宗之女,陛下之女弟,于天下不为贱,何必名系主号、资汤沐,然后为贵?请入数百家之产,延十年之命。”
这一次,李贤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随你去吧。”
“上官婉儿跟着一起。”
“往后不愿意修道了,再回公主府,你永远是我大唐最尊贵、.最受宠的公主,去看看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