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 权臣特权和加九锡(3 / 4)

能安民者赐之。

三曰乐县。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乐者赐之。亦作“ 乐悬 ”。

四曰朱户。指红漆大门。 民众多者赐之。

五曰纳陛。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犹贵宾专用通道。能进善者赐以纳陛。

六曰虎贲(bē

)。守门之军虎贲卫士若干人,或谓三百人;也指虎贲卫士所执武器,戟、铩之类。

能退恶者赐虎贲。

七曰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指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 能征不义者赐之。

八曰斧钺。 能诛有罪者赐之。

九曰秬(jù)鬯(chà

&n)。指供祭礼用的香酒,以稀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孝道备者赐之。

起先九赐不过是一个荣誉象征,很多皇帝并不傻,不可能让你达到无赏可赐的地步,

封赏都是小心翼翼的,真到了加九锡那一步,

也不会一股脑都给你,

而是根据你对应的荣誉单独赐给你其中一件或几件,

臣子会心怀感激收下这份殊荣,并没有因此心生不臣之意。

汉武帝首先议论过“九锡”之礼,

有司奏议曰:“古者,诸侯贡士,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

汉武帝议论“九锡”,是因为要广罗天下人才,

但汉武帝没有想到的是,后来,

王莽却将九锡变为了篡位工具,

因为汉王朝的腐败,王莽的伪装无人识破,

在元始四年,王莽在四十八万余民众、诸侯、王公、宗室、公卿大臣上奏请求下,

朝廷赐予王莽象征至高无上礼遇的九锡之命,

而后王莽逼迫太皇太后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

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是除了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

于是从王莽开始,想要夺权篡位的臣子,都得想办法拿到九锡。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魏国创始人曹操受封为魏公,受九锡,建魏国,

因为这番“谋反”的象征,曹操还和自己最信任的臣子荀彧反目。

而曹操之子曹丕对汉献帝刘协也是,没什么好脸色出现,

他没打算像父亲那样以汉室臣子的身份周旋在各个割据势力之中,

于是直接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自立为皇帝。

此之后,两晋、南北朝大臣谋夺帝位者,

也都参照两人,先加九锡,再谋帝位。

曹魏三朝元老司马懿授九锡、其子司马昭也被魏元帝曹奂授九锡,

而后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可谓是风水轮流转。

后来的臣子们大多在加九锡后不怀好意,

南朝四朝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曾从前朝受九锡,然后创立新朝;

杨坚从北周接受九锡,后建立隋朝;李渊从隋朝接受九锡,后建立唐朝。

日后,可以说,凡是接受了九锡自然都是作为权臣篡位了,

因为,永无止境的野心,篡位者都认为加九赐乃以承天命之意,

于是原本象征着人臣最高荣誉的九锡,

成为了登临帝位的踏板。

当然抛下这一些权臣故事,九锡也不过是平常物件,

只不过受到有心的宣扬,而成为篡权夺位的工具。

当然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抵御不了九锡的诱惑。

和曹操曹丕处于同一时期的诸葛亮就义正言辞拒绝了九锡,

在小皇帝要赏赐诸葛亮九锡的时候。

诸葛亮直接决绝了:

“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