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倘若当初岳元帅能有如此天时地利人和,何愁金国不灭,中原不复啊!”
一句话,又让诸将陷入了震撼,每个人都不免思忖。
一个名将,能有多高的成就,绝不只是自身能力的问题,甚至说能力还是其次的,需要生逢其时,得到足够的助力才行。
岳飞的综合能力,放眼几千年,也都是顶尖儿的。
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还练出了一支强兵,收复了大片国土,在场诸将,扪心自问,谁又能比岳飞强多少呢?
可岳飞又是什么下场,壮志未酬,中原未复……相比起来,冯国用等人的机会着实是太好了。
“上位世之雄主,大明华夏正统……驱兵北伐,恢复中原,这是顺天应人的大事,我大明才是圣朝气象,气贯长虹,又岂是赵宋那一般亡国之徒可比!”冯国用傲然道:“岳元帅不幸生在赵宋之世,我等有幸效命大明圣朝,人人当有效彷岳元帅之心,尽忠报国,不负此生!”
众将齐声赞叹,气贯长虹。
此时张希孟又道:“诸位慷慨壮士,可知道在这岳阳楼,还有一位古人,不该忘记。”
这一次是郭兴笑道:“张相说的可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文正公?”
张希孟点头,“确实,这话也就引出了刚刚冯大都督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岳飞北伐,不但没有朝廷强有力支持,且孤军深入,兵力分散,想要光复中原,并不容易。你们以为,为何要选择此时,进军南阳?”
郭兴道:“张相,我以为当下南阳空虚,自从南锁红巾,北锁红巾败亡之后,元廷主力与韩宋大战,忽略了南阳等地,如果等着开封城破,察罕帖木儿大军南下,想要攻取南阳,就不容易了。这是最好的时机。”
张希孟笑道:“这是其一,你们占据南阳之后,又该如何?”
“该……均分田亩,收拢人心,积蓄粮草,打下根基……先站稳脚跟,再徐图进取。趁着中原鏖战之际,多多积蓄粮草。”
张希孟含笑,“果然明白!朝廷也在治理湖广,恢复民生,大力移民……有个一年半载,湖广等地的粮饷就能输送南阳,支持你们继续北上。总而言之,主公已经尽力为你们争取最好的条件,接下来就看大家伙的了!”
诸将再度齐声谢恩。
朱元璋道:“咱本想赐酒,与你们一起痛饮……但禁酒令是咱下的,就算是喝果酒也是不妥的。就只有一碗清茶,待到咱们光复大都,咱再下旨,酿造凯旋佳酿,与诸君痛饮燕山!”
“拜谢圣恩!”
“光复中原,痛饮燕山。”
“光复中原,痛饮燕山!”
就在一片高呼声中,痛饮清茶,整军北伐!
北伐并不稀奇,刘福通三路北伐,轰轰烈烈,折腾了这么多年,但是和大明的北伐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冯国用统帅的兵马只有五万,但这五万人,全都是精悍老兵。其中有一个恐怖的数字,就是这一支兵马,识字的人数,超过了六成!
也就是说多达三万人,都是识字的。
别说跟其他兵马比,就算是在明军当中,那也是佼佼者。常遇春甚至私下里叫他们秀才兵。
不光是识字的人多,更厉害的是这里面的训导员配属的也是其他兵马的两倍!
这些训导员有淮西就跟着朱元璋的老人,也有渡江归附过来的读书人,甚至还有两百多名苗兵精锐。
更为重要的是,其中还配属了不少蒙古人。
毫不夸张讲,这支兵马,就是无数的火种,他们不光会打仗,还能治理地方,还会宣讲明军的主张,他们可不是韩宋的那些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