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悄悄酝酿的阴谋(3 / 4)

个问题我暂时没法回答你。”

“在我们的讨论或者说整个化学界的讨论结束之前,我们没有办法给他一个定性的回答。”

然而那学生似乎并不满足于这个模糊不清的答案,换了个问法,打破砂锅问到底地继续说“如果它是正确的呢?”

“科学没有如果,但非要这么问的话……”

博尔特教授皱了皱眉,似乎很不情愿评论这个话题,不过最终他还是舒展了眉毛,用轻松的口吻说道,“如果它是对的,那便意味着新的化学。”

教室里响起了不可思议地惊咦声。

新的化学!

多么令人震撼的说法!

如果是别的人说这句话,在座的人可能根本不会当回事儿。但说这句话的是博尔特教授,07年诺贝尔奖得主,固体表面化学领域的专家!

除了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的身份之外,他还是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物理化学与电化学研究所)的所长。

在电化学这一领域,还有谁比他更有发言权呢?

看着学生们的反应,博尔特教授笑了笑。

“我很高兴能看到,你们对于一个新理论的诞生持乐观的态度。你们是对的,只有不断地接受新的事物,我们才能获得进步。”

“不过在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同时,我希望你们能时刻记住,用严谨的态度去审视我们做出的每一个结论。”

“这是对科学的负责,从本质上来说,不管是恶意的造假,还是诚实的错误,他们最终所导致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所以我希望在一个新的理论诞生之时,大家一定要用严谨的目光去审视他。千万不要因为任何原因而带有侥幸的心理。”

说到这里,博尔特用教案轻轻敲了敲讲桌“从某一方面来说,我们确实是利益相关者。如果这个理论是真的话,我们确实可以从中获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我们在今年的经费可能会大大增加。但是我不希望我的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这样的事情去匆匆的给出一个不负责任的结论。”

“作业我会让助教发到你们的邮箱,现在,下课。”

离开了教室之后,博尔特教授没有直接返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坐上了自己的汽车,赶往了位于柏林的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

最近刊登在《jacs》上的论文,在化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身为世界顶尖的学术研究机构之一,马普所有义务对这篇论文表明自己的立场。

这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种社会权利。就像上一次我们说的那样,是学术霸权的一种非常直观的体现。

不管你是哪个国家的科学家做出的成果,只要你没有获得我们的承认,那么你的成果就得不到大家的认同。

当然,这种表态不是随随便便发表个观点站队就行的,最起码学术权威不能这么挥霍。就算是要挥霍,也必须要价值足够大才行。

考虑到这个理论模型对电化学界面结构研究的重要性,马普学会专门成立了一个跨学科的课题小组,集结了数学、化学、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顶尖学者,针对这个理论模型展开讨论。

身为课题组的成员之一以及物理化学研究所的所长,博尔特的意见,同时也代表着马普学会物理化学研究所的意见。

也正是因此,在对待这个课题的时候,他尤为的慎重。他并不想用任何不好的心理来揣测自己的学生,但是遗憾的是,这个社会是向钱看起的。

任何可以获得利益的事情,都会有人去做。他不敢保证自己的学生里面有没有坏人。所以说只能一切以最小心的方式去考虑了。

其实他考虑的倒没错。

此时此刻,他的某个学生哈利,正在宿舍里烦恼着,因为他没有从教授的口中得到他想要的答案,这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