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航笑呵呵地迈着大步走来,的确是在抬手问好。
但不是像陈和平说的那样,他并不是和林弘毅,而是笑着向林弘雅打着招呼。
林弘毅正觉得无奈,林弘雅已带着脸上红晕,冲吴航点点头。
看看姐姐略带尴尬,林弘毅先开口问“小航哥,和赵连成都谈好了吗?”
吴航略微点头后,不多理会林弘毅,而是转向林弘雅笑着问“弘雅,吃过晚饭了吗?”
林弘雅不禁白他一眼“没话搭拉话!几点了,还不吃?!”
“呵呵,我就没吃。”吴航走近来说。
吴琳连忙说“哥,家里有,给你留着饭呢。”
吴航点点头,再看向妹妹身边的陈和平“和平,你也考到杭城去了,又和弘毅做同学,真挺好的。”
陈和平本来就很讷口,再加上心中畏惧吴航。
此时他也想不出该怎么回应,只好以不变应万变看了吴航一眼,就低下头“嗯”了一声。
吴航看看林弘毅,再看看陈和平、吴琳,不禁心中暗叹我妹妹真的喜欢这个,说不出一句整话的人?
既然陈和平说不出什么,林弘雅也不好意思说话,吴航只好转向林弘毅“不想回家吃饭,咱俩找个小饭馆待会儿去。”
本来暗自生气他见到姐姐林弘雅就冷落自己,但林弘毅还没来得及拒绝,就被吴航连拉带拽着向胡同外走去。
找到一家小餐馆,两人坐下后,吴航点了一盘“芥末墩儿”、一盘“麻豆腐”,六个“门丁肉饼”,一碗小米粥。
再看向林弘毅,他问“你来点儿什么?”
林弘毅摇摇头,表示已经吃过了。
吴航不由分说地对服务员说“再来一碗豆汁儿,一份儿焦圈儿!”
不多时,芥末墩儿和麻豆腐,就由服务员送了过来。
芥末墩儿,就是挑选出较嫩的连帮带菜叶的白菜,在开水里焯一下,晾凉沥干。再用白糖、白醋、芥末膏,搅拌均匀后,腌制一天。
然后,厨师将白菜取出来,卷成一个小卷儿,切成两半,竖着放在餐碟里。依次切几个,并排码放在一起,再淋上黄色的芥末汁,就可以上菜了。
麻豆腐,就是热锅里放入植物油,再加上一些羊油。油热了,放入葱姜等调料。加上一小勺黄酱后,倒入豆腐渣翻炒。
出锅盛盘,再在上面浇一些炸辣椒和辣椒油。
吴航拿过两双筷子,递给林弘毅一双后,作势邀请“尝尝吧!要去杭城了,哪儿还找得到这个?”
林弘毅连忙坐正,极为庄重地夹了一个芥末墩儿。
放在面前的小碟里,他才吃了一口,芥末的刺鼻味道,立即涌上来。
“别哭,别哭。”吴航打趣着说完,也夹了一个放入口中。
憋着气许久,他缓和后继续说着“好吃。”
一碗热豆汁儿、一小碟焦圈儿和一小碟咸菜,也由服务员送来。
林弘毅低头凑近碗边,一股豆腥气,已经扑鼻而来。
豆汁是用绿豆做原料,经过烫豆,磨豆,淀粉分离,发酵等一系列工序,最后得到淀粉、豆汁和浆。
淀粉被用做它用,浆被用来再循环生产的发酵原料,豆汁用做饮用和再生产麻豆腐。
吴航在一旁监督着说“憋住气,直接喝!”
喝下一大口,林弘毅暗呼口气,用筷子夹起一点咸菜吃着。
“焦圈儿啊!”吴航催促着,“要来就来整套的!”
焦圈儿与油饼的做法相同,但就是小了很多,大约是女士手腕上,带着的金手镯那样大小。
苏轼曾写下《寒具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寒具,应为现在的“馓子”这类油炸食品。但诗中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