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可以变得更好(2 / 2)

无骄、富而能俭……”

有钱了,再做到这些,不是社会进步的证明吗?

见田三元有些沉闷,林弘毅轻声说“田叔叔,我不是所谓的‘财迷’。我是想能够帮到更多人,但总觉得自己能力有限。”

“嗯,很好,都很好,不要苛求自己。”田三元恢复平静,“看过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德·帕累托的书吗?”

林弘毅摇摇头,田三元喝了口酒,缓缓地说着。

意大利学者帕累托的理论,“帕累托最优”——不使得其他人生存状况变坏,可以使得某人变得更好。

理论当然略显枯燥,但若举例,就很简单。

农村老奶奶拿着自家母鸡下的蛋,去到集市上卖出。

她的行为,不仅与人无害甚至还有益。她自己也因为得到了卖鸡蛋的钱而开心,生活逐渐富足。

不好吗?

如果是这样赚钱,难道不应该值得赞美和鼓励吗?

帕累托最优,有一些公式可以计算,有一些条件需要配合。

但这个理论本身,就可以为身处迷茫之中的林弘毅,得到心灵慰藉。

窗外的烟花爆竹声逐渐加大,心潮澎湃的林弘毅暗想这样的事情,在世上无处不在;这样的事情,的确值得奋身去做。

这里理论或者有乌托邦的美好幻想色彩,但若真心向往,就可以在获得个人财富的同时,不去伤害,甚至帮助到暂时落后的人。

感动地说“谢谢您的指教,我都明白了。我懂您的意思我不会做有违良心的事,也更加会努力踏实地做事,心无顾忌、心无旁骛地去做,为更多人。”

田三元笑着点点头,喝干了杯中的酒“好了,我吃了弘毅为我做的家乡菜,还要跟你学习包饺子!”

撤掉酒菜,餐桌上再放好混着白菜、韭菜和肉的馅料的盆,面案板也摆好了。

三个人开始说笑着,揉面、切面剂儿、擀皮,一个个白胖的饺子,不久就“站”满了秫秸秆编成的锅排。

“你们本地人叫它什么?”田三元一边学着包饺子,一边问。

“盖帘儿。”林弘毅回答。

田三元学说几次,摇头笑了“一时学不来儿化音,就还是叫锅排吧。知道这东西怎么做的吗?”

林弘毅得意地说“知道,知道,我见过的。”